公司BNCT技术来源于高能所几十年来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BESIII)、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形成的加速器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以及不断积累的大装置工程经验。
具有集加速器BNCT设计、制造、调试、运行为一体的技术优势和利用国内外资源开展硼药研发的强大整合能力。
目前,在加速器、中子靶、治疗端系统集成、辅助系统等领域已逐步形成自主研发的专利闭环。
离子源系统: 实现不同占空比下的一键出束, 运行更加灵活、简洁和高效。
RFQ加速器系统:超低场强的设计确保了RFQ高占空比、大功率运行的稳定性,束流功率可根据临床需求高达70kW。
固态功率源:开发了基于FFAG自动老练技术和跟频技术,极大提升了RF老练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高能传输系统:采用八极磁铁、消色散及靶上大束斑设计,结构简洁、束斑稳定、靶上束流热负荷密度低。
加速器控制系统:基于服务器模式,提高了数据和设备的可靠性。
中子靶:采用旋转锂靶和自动换靶技术,国际领先;采用复合材料靶片,兼顾了靶片的结构强度和快速冷却;
束流整形体(BSA):采用不锈钢和混凝土相结合的屏蔽设计,实现了BSA和束流准直器的高精度生产和安装;铅反射体的模块化设计和错缝安装,降低了治疗室的辐射剂量。
治疗控制系统(TCS):是一套用于控制治疗实施的软件系统,其主要功能是控制设备出束,并在出束过程对设备的状态进行监控和联锁,保障治疗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同时它还具有配合检测设备性能的功能。
治疗计划系统(TPS):用于制定患者治疗计划,将患者的医学影像图像导入软件中,勾画出患者治疗病灶和保护器官,设定处方,并通过各种工具对治疗方案进行评估和验证,从而制定适合患者的定制化治疗计划方案。
患者摆位系统:治疗床和治疗椅交互使用,可以实现患者的精确定位和姿态调整,摆位、治疗更加灵活。
中子注量率监测系统:采用三套金刚石探测器及两套数据采集系统并行测量监测,保证了中子测量监测、治疗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公司核心技术团队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总指挥陈和生为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梁天骄及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傅世年为技术核心。
BNCT研发及产业化团队成员1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6人,涉及加速器、中子科学、辐射防护、软件开发、医学等多个领域专家。团队成员共同参与了我国首台强流质子射频四极(RFQ)直线加速器的研发及中国散裂中子源 (CSNS)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发及建设,相关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团队具备几十年的技术开发和工程经验积累。